人類蓄養家豬的歷史相當悠久,不過至16世紀才廣為世界所知,中國飼養的豬即是人類最早馴養的豬的直系後代[1]。20世紀後期,家豬發展培育達到成熟,除了宗教因素,豬肉已普遍成為人類主要食用肉品之一。其分類約有大骨架脂肪型,鹹肉型及鮮肉型。豢養區域,多為生產穀物或玉米的農產產地。
根據世界糧食組織的統計[2],在2010年底,全世界家豬約為9.65億頭。其中,中國境內的家豬為4.76億頭,佔總數百分之49%,為全世界第一;第二名則為美國,為6.49千萬隻,而屠宰頭數亦以中國最多。
世界各地飼養家豬的方式多為圈養,例如台灣的蓄豬業。20世紀中期以前,此地區家豬多食加熱過的廚餘或蕃薯葉,且為個別小規模蓄養,不過現今以企業化大型經營為主,飼料部分也多改成專用飼料。比較值得一提的是,現今台灣部分區域,如客家地區以及新北市三峽區清水祖師廟仍有神豬競賽,為地方上的傳統文化
家豬的染色體數量為38對[4]。豬的毛色有很多種, 白黑色,如白色、全黑色、白帶豬、花豬、棕色或紅色及污白毛等。毛色的不同主要由黑色素等一類物質所決定。 基因改造小豬,可方便家養 豬體肥肢短,性溫馴,適應力強,易飼養,繁殖快。豬出生後5-12個月可以配種,妊娠期約為114天左右(333記憶法,3個月3周零3天)。豬的平均壽命為15年,但一般養豬場的豬隻多在5個月時、90公斤左右宰殺供人食用,就算是農家兼養的餵餿水的豬,也頂多在一年左右就宰殺,所以食用的豬隻都算是小豬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